top of page

呼吸防護計畫推廣教育訓練​

計畫起源

呼吸防護計畫起源

        當作業環境無法藉著工程改善與衛生管理等手段將空氣中有害物濃度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時,呼吸防護具的使用便成為防止作業人員遭受過量暴露的最後一道防護措施。雖然呼吸防護具從結構上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使用時要讓呼吸防護具發揮預期的功用而且持續有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呼吸防護具的使用必須同時考量人員、環境、與設備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之間不僅缺一不可,更是環環相扣,有鑑於此,要求事業單位擬定與執行呼吸防護計畫的目的,即是為了協助有系統地將上述各項因素做一全面的檢視與評估,使其能夠在保護作業人員的前提之下獲得最佳的協調。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於聯邦法規29 CRF 1910.134中明文規定:當呼吸防護具的使用是保護作業人員所必須,以及當雇主同意作業人員自主使用呼吸防護具時,雇主就應制訂書面且專屬的呼吸防護計畫書,同時需要指定專人負責計畫的執行與評估,計畫書的內容至少應包含呼吸防護具的選擇、生理醫學評估、密合度測試、呼吸防護具的使用、清潔維護與保養、供氣式呼吸防護具之空氣品質檢查、教育訓練以及計畫評估等主要元素,並藉著品質管理循環(Plan-Do-Check-Action, PDCA)模式的實施,以使計畫內容的可靠度得以持續改善。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有關呼吸防護具之使用與管理在法令標準上雖然沒有像美國那樣直截了當,但事實上,現有的法規中,已經含蓋了一份完整的呼吸防護計畫中所需具備的大多數元素,其中,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之規定,當雇主為了防止原料、材料、氣體、蒸氣、粉塵、溶劑、化學品、含毒性物質或缺氧空氣等引起之危害時,應有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另外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77條亦規定,當雇主供給作業人員呼吸防護具使用時,應依國家標準CNS 14258 Z3035選用合適之呼吸防護具及辦理密合度測試、對佩戴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及執行呼吸防護具之維護管理;而危害性化學品評估及分級管理辦法的實施,除了規定雇主應依現行作業環境監測的結果採取分級管理措施之外,並要求雇主應將所採取之評估方法及執行之分級管理措施(如風險減緩或控制措施)加以記錄並保存,以掌握工作場所健康危害風險情況,亦可作為後續管理追蹤改善之依據。

教育訓練
訓練教材

訓練教材

呼吸防護計畫總論
醫學評估
定性密合度測試原理
定性密合度測試原理
呼吸防護計畫範例
呼吸防護具的分類與選用
呼吸防護具之使用
Portacount之原理與維護保養
呼吸生理評估問卷
密合度測試(概論)
教育訓練
OHD之原理與維護保養
查核表
呼吸防護具選用實務
呼吸防護計畫之管理
密合度測試_2
選用流程

​多媒體教材

密合度測試影片

密合度測試影片

PM2.5呼吸防護秘笈

Contact
bottom of page